超吸水樹脂理論與開發進程不統一超吸水樹脂理論發展已經較為完善,但在實際的產品開發進程中受到很大的阻礙。這是因為在理論中有很多相互制約的因素,在產品開發中尚未得到較完善的解決。主要的因素如下:
(1) 當前的超吸水樹脂雖然理論上對純水的吸收溶脹能力強,但由于實際需要吸收的液體一般含有大量離子,特別是抗鹽堿用途的超吸水樹脂,理論上可以吸收上千倍去離子水的樹脂,在高鹽堿度的溶液中一般只能吸收數十倍的液體,這嚴重影響了超吸水樹脂的實用效果。
(2) 保水能力與釋水能力作為一組相互矛盾的對立性質,尚未找到合適的平衡點,使得超吸水樹脂產品能同時保住水分,又在適當的場合下釋放出其蘊集的水分來達到實際應用需求。這一矛盾在農林業的應用中特別明顯。超吸水樹脂吸取水分,固定土壤,一方面可以抑制土壤中水分的蒸騰和營養的流失,但另一方面,吸水保水能力過強的樹脂不但難以釋放出它保持的水分以供給農作物,還可能反過來和作物進行自由水分的競爭,造成資源的過量浪費。
(3) 吸水保水能力和材料的機械強度同樣是一組矛盾的對立統一體。超吸水樹脂本身的交聯密度越高,材料吸水之后形成的凝膠抗變形能力越好,機械強度高,反復使用能力和使用持久度都較好,但是吸水能力會明顯降低。反之,吸水能力好的樹脂,交聯密度較低,反復使用能力會非常差,因此多數超吸水樹脂只能一次性使用,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本文出自金豐|抗高溫吸水樹脂轉載請注明出處。